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黨的二十大在擘畫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藍圖時,對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鉚足干勁,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宏偉藍圖鼓舞人心,號角聲聲催人奮進。
“好政策讓咱農民心里熱乎乎的。”1月3日,元旦假期剛過,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種糧大戶趙孟輝就來到田間察看小麥苗情。“今年準備添置幾臺植保無人機、大型收割機,擴大經營規模,提升糧食產能。”趙孟輝說。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干。”開年早盤算,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黨委書記李威忙著為農產品深加工項目選址,“新的一年,我們要奮力往前奔,把鄉村建設得宜居宜業又和美,讓鄉親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新的征程,新的奮斗。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采取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擼起袖子加油干。
穩產保供,為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發揮好“三農”的“壓艙石”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始終立足自身抓好農業生產,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牢記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行動。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河南省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熱火朝天,挖掘機、渣土車穿梭奔忙。“趁著天氣晴好,抓緊時間干,高標準農田建好,豐收底氣就更足了。”西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劉衛松說。
沃野田疇,接續冬種冬管,升級農田水利,動手春耕備耕,冬閑變冬忙。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固大國糧倉根基。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2%,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72%,10億畝高標準農田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2022年全國糧食生產克服極端天氣、農資漲價、疫情影響等困難,逆勢奪豐收、高位再增產,總產量13731億斤,比上年增加74億斤。
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要切實擔負起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這一重大政治責任,全過程壓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覆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要素補齊資源科技裝備短板,全領域推進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全鏈條促進糧食產業升級改造,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真正做到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
——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
數九寒冬,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金禾米業公司加工車間內機器轟鳴,一箱箱加工好的“牡丹江大米”裝車發貨。“我們集產加銷于一體,去年種植了2000畝有機水稻,加工、銷售了7000噸品牌大米,很受市場歡迎。”公司董事長張禮國說。
牡丹江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徐龍義介紹,全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和產品總數分別擴增到532萬畝、220個,“下一步將繼續在質量興農、品牌強農上做文章,促進農業加快邁向高質高效。”
全環節升級、全價值提升、全產業融合,全國全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達112個、超10億元的鎮達174個。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累計達6.2萬個。農業農村部提出,到2025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到32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8∶1。
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各地區各部門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個目標,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延伸覆蓋,促投資惠民生。
襯砌排水渠,鋪設硬化路,陜西省三原縣陂西鎮的以工代賑項目工地上,近百名務工群眾干得起勁。“吸納鄉親們參與工程項目建設,改善基礎設施又帶動務工增收,一舉兩得!”三原縣發改局局長李峰說,縣里將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在旱腰帶地區實施以工代賑項目,鋪設產業路。2021年至2022年9月,全國實施以工代賑項目5000余個,拉動中央投資140億元,帶動30余萬農村低收入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提標擴面。
一大早,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青牛鎮蓮池村村民賈豐華來到便民服務代辦站,辦理養殖場用水審批手續,“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資料上傳和審核,省時又省事!”
如今,在昭化區,95%以上的民生事項不出村就能辦理。常務副區長葉林城介紹,下一步將全覆蓋改造提升便民服務中心,構建5公里范圍內事項通辦服務圈,讓鄉親們在家門口樂享更多優質公共服務。
為了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全國有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2895個縣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90%以上實現遠程醫療覆蓋,鄉親們出行、看病、上學、辦事更方便。全國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各地立足實際打造了5萬多個美麗宜居典型示范村莊。
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司長許健民表示,下一步將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建設基礎設施基本完備、公共服務普惠可及、人居環境優美宜人、社會治理和諧有序、精神富有文化繁盛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擴內需、穩投資、搞建設,不能只盯著城鎮。農村這塊欠賬還很多,投資空間很大。”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強說,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持續發力,把鄉村建設成為農民樂享現代生活的幸福家園。
——宜居又宜業,鄉村成了資源要素匯聚的發展熱土。
安徽省泗縣屏山鎮食用菌生產基地里,一排排工廠化大棚正加緊建設。“我們種的草菇全部出口,這96個大棚建成后將帶領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作為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基地負責人孫孫已帶動近百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各地區各部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人才返鄉入鄉、創業就業。1420萬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穩定就業,全國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達1120萬人,帶動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向鄉村匯集,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下一步,有關部門將開展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示范創建工作,深入實施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育行動,不斷壯大返鄉入鄉創業創新隊伍。
“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在城鄉間可進可退,這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回旋余地和特殊優勢,要繼續發揮好。”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說,要落實好扶持政策,幫助解決后顧之憂,讓各類人才在鄉村能干事、能成事,為鄉村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既鼓口袋也富腦袋,緊抓農民增收這個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綿綿用力,下足功夫”。
各地區各部門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扎實開展,鄉親們口袋越來越鼓,精氣神越來越足。
——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我們一家三口都在飛鶴乳業的克東牧場工作,全家每個月工資1.5萬元,每年還有2萬元的土地流轉收入,這日子,老踏實啦!”黑龍江省克東縣潤津鄉富饒村脫貧戶蔣艷紅一家,過上了“原來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飛鶴乳業在黑龍江、吉林兩省打造奶粉全產業鏈,通過“工廠+牧場+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15萬農民增收致富。
許健民介紹,受疫情災情等影響,部分地區一度出現了脫貧勞動力回流、幫扶項目停工、幫扶企業停產、農副產品滯銷等問題,經過各方共同努力,這些問題已逐步得到解決。2022年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55%以上用于支持產業發展。產業帶動、就業拉動、政策推動,截至2022年11月底,65.7%的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風險,其余均落實了幫扶措施,全國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達到3278萬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許健民表示,要繼續壓緊壓實責任,把脫貧人口和脫貧地區的幫扶政策銜接好、措施落到位,堅決防止出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培育提升產業,積極擴大就業,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農民收入增文化豐,生活水平再上新臺階。
“村里的電商產業發展如火如荼,鄉親們腰包鼓了,不少家庭蓋起了新房,開上了小汽車。”安徽省當涂縣黃池鎮勞動村黨總支書記武駿介紹,2022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13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2萬元。2022年當涂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萬元,同比增長9%。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農民增收是關鍵。經受疫情沖擊、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實際增長4.3%,農村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2552億元,增速比城鎮快0.2個百分點。
“農民增收既關系民生福祉,也事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琦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也可以大有作為,幾億農民同步邁向現代化,能夠釋放出巨量的消費和投資需求。
走進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陂上村,簡潔明了、朗朗上口的移風易俗宣傳標語隨處可見。“不論是紅事白事,隨禮僅限兩位數,我們不比面子比文明。”村民鐘平幫說。
吉州區委書記尹冬茍介紹,吉州將組織開展集體婚禮、宣傳新型文明婚喪辦理形式,進一步夯實移風易俗成效,讓鄉親們的精氣神在文明鄉風的浸潤下越來越足。
看全國,所有行政村都有了農家書屋、電子閱覽室和文化活動室,農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各地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弘揚時代新風。
團結就是力量,奮斗開創未來。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信心、勠力同心、真抓實干,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新局面。(記者 顧仲陽 常欽 徐靖 方圓)
原文鏈接:
匯聚力量,鄉村振興全面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