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2023年5月6日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及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長效機制建設工作經驗
序號
政策措施
主要舉措
具體做法
一
創新運行 維護工作 機制
( 一 )推行污 水處理“廠網 一體”運行維 護
1.城市政府成立市級排水公司,結合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設置分 (子) 公司,或以行政區為單位成立區級排水公司,統一管理服務范圍內的污水 處理廠、污水管網等設施,統籌撥付污水處理運營服務費和污水管網運維 費用。(北京市、重慶市、廣州市、深圳市、蘇州市)
(二)以排水 分區為單元 開展雨污分 流工作,確保 成效
依據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以排口排查為基礎,明確溯源排查工作責 任主體,開展達標排水單元建設、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等工作,城市排水主 管部門定期對各區“排水單元達標”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同步實 施小區與市政管網的雨污分流、混錯接改造,確保雨污分流工程覆蓋所有 源頭小區,干一片、成一片。對實施雨污分流的區域以“雨水口無污水排 放、污水管無雨水混接”為驗收標準,確保工程成效。實施雨污分流的區 域,逐步“打開”截污閘 (堰) ,恢復雨水通道,實現“污水入廠、清水入河”。(浙江省、江蘇省、廣州市、深圳市)
二
強化管網 運行維護 保障
(三)制定管 網養護定額, 財政足額保 證
1.印發省級排水設施養護維修預算定額,明確各類排水設施養護維修 工程項目費用標準,包括排水管渠鋪設、檢測、維修、疏挖、清洗和檢查 井等維修、清淤、安全防護等養護維修工程的工作內容和各項工作的基價, 合理確定設施養護維修工程費用,保障排水管網運維經費有據可依,財政 部門按照定額制定排水管網養護單位預算,足額撥付養護資金。( 河南省、 重慶市)
(四)污水管 網養護按效 付費,提高污 水收集效能
1.將各區污水處理費統一收繳到市級財政,與政府補貼統籌用于全市 管網運行維護費用。市級排水主管部門建立市政排水管網設施管理養護經 費標準、質量標準、考核辦法、付費辦法等配套文件,并建立激勵合理、 管理精細、使用高效的污水管網養護費用撥付機制, 由市級排水主管部門 統籌考核各區排水管網養護成效,按效付費,避免市級排水公司與區財政 多頭對接,有效解決區級資金難以落實的問題。(廣州市)
( 五 )加強小 區排水監管, 統籌市政排 水和小區排 水管理
1.建立排水監管進小區相關制度, 由城市排水主管部門對行政區域內 的小區開展不定期抽查,重點檢查雨污混錯接等問題,提出問題整改清單, 移交區排水主管部門、街道及所在區市政管網運行維護單位,監督責任單 位整改落實。( 蘇州市、常州市)
三
完善排水 管理相關 法規政策
(六)通過排 水立法強化 污水設施運
制定城市排水條例,明確全市各級各類排水設施的運行管理責任單位。 對具有城市公共排水服務屬性但權屬不明的污水管網等設施, 由政府指定 運維主體并明確管理要求。(深圳市、蘇州市、無錫市)
( 七 )建立排水戶分級管 理制度,優化排水服務
1.制定分級分類管理辦法,根據排水類型和排水設施接入情況,對排 水戶實施分類分級的差異化管理,明確不同級別排水戶排水設施運行養護 要求。按照排水行為影響公共排水設施安全運行的程度,將排水戶分為重 點一類、重點二類和一般排水戶,實行不同頻次的證后監督檢查。對重點 排水戶“嚴進嚴管”,抓住“關鍵少數”;對一般排水戶,結合實際情況實 地抽查檢查。依法有序推進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 (以下簡稱排水 許可) 的核發和管理工作,實現排水許可“應管盡管”。(廣州市)
四
建立城市 黑臭水體 治理長效 機制
(八)建立城 市黑臭水體 治理成效和 污水直排口 消除動態評估制度
1.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聯合生態環境等部門,以半年或季度為周
(九) 以城市 黑臭水體流 域為單元,建 立長效機制
1.以主要城市水體為單位,建立以河道流域為單元的管理機制,明確 牽頭單位,統籌協調流域內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污水處理等方面工作。 由城市排水部門、生態環境部門每月開展一次以上聯合執法行動,對“散 亂污”企業開展專項整治。(廣州市、深圳市)
(十)強化公 眾參與
1.招募“民間河長”,廣納四方力量,發動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等熱心 群眾參與黑臭水體治理中。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污水直排等問題的“隨手 拍”活動,明確提供線索和查實問題的具體獎勵標準,鼓勵公眾參與城市 水體管理,成為黑臭水體治理的“巡查員”“監督員”“聯絡員”。(廣州市、福州市)
五
完善管網 建設和質 量保障機 制
(十一 )對城 市污水管網 建設改造項 目優化審批 流程
1.市政府出臺專門文件,簡化雨污分流改造、截污納管等改造項目審 批流程。從項目編碼報件、施工依據簡化、報批手續減免等多方面優化項 目審批流程,對符合條件的項目,準許免于辦理建設用地、工程規劃許可 和施工許可等手續,推動項目加快落地。(漳州市)
(十二)加強 管網建設改 造質量監管
1.開展管網施工工程質量飛行檢測工作,嚴格把控管材質量,對原材 料、 中間產品、工程實體等進行不定期、不打招呼隨機抽樣檢測,并通報 檢測結果,對于不合格的進行處罰。(深圳市)
六
強化監督 考核
(十三)部門 協調治理城 市黑臭水體, 強化監督考 核
1.市委、市政府及市河長辦出臺文件,明確各部門職責,特別是生態 環境、農業農村、工業、城市管理、市容環衛、園林等主要部門在水環境 治理方面的職責,并明確績效考核要求,納入對各部門的績效考核體系。 (廣州市 )
(十四)多部 門聯動執法, 強化沿街商 戶排水管理
1.建立排水許可、排污許可信息共享機制,排水主管部門、生態環境 部門每季度共享許可發放、執法及監管情況。(莆田市)
(十五)開展 污水處理提 質增效工作 示范,強化監
1.出臺省級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評價驗收辦法等文件,對城市開 展評估工作,查找存在問題,督促落實整改。(江蘇省)
七
加強科技 支撐
(十六)動態 更新污水管 網地理信息 系統 ( GIS ), 提升管網運 行維護信息 化水平
1.全面排查市政和小區排水管網、泵站等設施,實現污水干線、支線、 毛細管線和小區管線的排查全覆蓋,構建管網地理信息系統 (GIS) ,并形 成明確的動態更新機制。針對存量設施,結合日常巡檢,建立 5 年為一個 周期的排水管網動態排查制度,每年完成20%的管網排查,5 年完成一輪次 排查,并對發現的管道結構性狀況問題立即整改,動態更新管網信息。針 對新建設施,在建設單位竣工驗收時, 由排水管理 GIS 平臺維護單位將竣 工管線數據進行更新。(成都市、南寧市)
2.城市政府將既有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與新建項目打包委托具備條件的企業進行統一建設和運維,實現“廠網一體”運維。(九江市、蕪湖市)
2.根據城市排水管網養護定額以及近年的實際養護成本,每三年核算 一次城市排水設施養護綜合單價,并按照“綜合單價×養護公里數”的方 式,計算城市排水設施日常養護費,納入政府購買污水處理運營服務費中, 由市財政足額保障。(廣州市)
3.根據實際運維需求,通過合同約定維護養護經費標準,納入財政預 算予以保障。( 南寧市、蕪湖市)
4.多渠道籌措資金,保障污水管網資金來源。每年將污水管網更新改 造和運維經費列支專項預算,從污水處理費、城市建設綜合配套費、土地 出讓金按比例列支。(濟南市)
2.建立污水處理運營服務費與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運行效能掛鉤機制。 城市排水主管部門與城市污水收集處理服務公司簽訂特許經營協議,將污 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污染物削減量、管網和泵站運行水位、污水溢流情況等指標納入協議約定的績效考核體系。(廣州市)
2.開展樓宇排水立管治理專項工作,減少立管污水、雨水混錯接。制定城市排水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新建、改建住宅,建設單位未在住宅陽臺
(露臺) 設置污水管道的,由排水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罰款。( 蘇州市、常州市、揚州市、無錫市)
維管理
2.針對“點多面廣”的餐飲店面未辦理排水許可問題, 以街區片區、 道路街巷為單位全面開展店面商戶排查, 同時簡化排水許可辦理流程, 由 排水戶填寫基本信息改為工作人員核實填寫,有效解決群眾“不懂辦、不會辦”的問題。(漳州市)
期,對全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進行全面動態評估,及時發現問題,提 出整改意見,明確責任主體,確保問題及時整改、動態清零,建立防止返 黑返臭的長效監督機制。(甘肅省、貴州省、陜西省)
2.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通過暗訪、監測數據分析等手段,對容易
導致水體返黑返臭風險點位進行通報,督促地方整改。(浙江省)
2.開展河道水質監測和返黑返臭預警提醒,指導各級河湖長有針對性 巡河,提高河湖長履職效率。(廣州市)
2.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進黨校、進校區、進園區、進社區、進企 業”宣教活動,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拓寬社會監督渠道,形成各界護水合 力,大力開展生動活潑的志愿服務行動。(九江市)
3.制定排水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創建有獎舉報小程序,鼓勵群眾 投訴身邊的違規排水行為。經認定為有效舉報線索的,每次舉報獎勵 300 元;被舉報人因被舉報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受到罰款類行政處罰 或其他行政類處罰的,舉報人可獲得最低 5000 元、最高 100 萬元的獎勵。(廣州市 )
2.建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審批豁免清單制度,將排水管網改造類項目 納入豁免范圍。一是規劃設計方案 (含管線綜合方案) 審查時限計入工程 規劃許可審批時限,實行規劃設計方案聯合審查,提高審批效率;二是推 行“綜合測繪”,實行“聯合驗收”,減少辦理不同審批事項過程中重復測繪、監管部門分頭驗收的情形。(武漢市)
2.將無線射頻電子芯片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混凝土管質量監管,建立 電子芯片讀寫系統與混凝土管質量監管系統對接的相關制度,形成監管鏈 條。在施工過程中,通過施工人員讀取電子芯片中混凝土管唯一性信息, 并實時上傳到監管系統,實現混凝土管在施工過程數據的實時上傳,監管 系統可及時獲得在建工程的混凝土管使用批次、使用數量、使用地點等情 況,并實時掌握工程施工進度等信息。采用數據倉庫技術,將混凝土管質 量監管系統與已建成的質量檢測系統進行數據對接,實時獲取工程所使用 混凝土管質量檢測數據,分析正在施工工程的質量狀況,有效防止假冒偽 劣、不合格的混凝土管用于施工。(廣州市)
3.排水行政主管部門全面加強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改造項目質量管理, 對新改建排水管網的設計方案審核、施工技術交底、管材抽樣送檢、管道 閉水試驗和管道閉路電視 (CCTV) 、潛望鏡 (QV) 內窺檢測驗收等環節全流程監管。( 蘇州市、重慶市)
4.城市人民政府出臺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辦法,建立市政排水管線 工程移交強制性執行內窺檢測制度,明確凡內窺檢測不合格的排水工程,一律不得移交。(濟南市)
2. 由市紀委監委或河長辦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 周不定期開展現場監督檢查,建立“ 日交辦,旬跟蹤,月銷賬”機制,重點抽查河道管養情況和河長、河道專管員履職情況。(廣州市、福州市)
2.對沿街沿河商戶,逐門逐戶開展污水接入市政管網問題整治工作。 排水主管部門、屬地管理部門和設計單位等成立聯合工作小組,統籌落實, 采用“五步工作法”(摸底排查和宣傳教育、入戶設計、商定方案、快速施 工、核發排水許可),“一戶一策”制定方案,確保污水接入市政管網。( 蘇州市 )
3.結合落實“門前三包”(包文明勸導、包市容秩序、包環境衛生) 等 制度,城市管理執法部門強化對沿街單位、個體工商戶污水排放監管執法, 同時,指導規范接入市政污水管網,“疏堵結合”解決污水直排雨水篦子的問題。(宿州市、蘇州市 )
督考評
2.開展省級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示范城市評選,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要求,為全省其他城市開展工作提供經驗借鑒。(江蘇省、江西省)
2.開發城市排水管網養護移動客戶端應用程序 (APP) ,一線運維人員
可通過 APP 實時查詢所在位置排水設施數據、 圖紙等基礎信息,經與實際 排水設施情況核查比對,可快速完成地下管線情況摸底,對排查中發現的 問題,可及時通過 APP 修正“管網運行圖”,再由專業技術單位對管網數據 更新,實現排水管網 GIS 數據動態更新和維護。(廣州市)
3.發放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時,利用 GIS 明確污水接入管網位置、 高程,提高排水許可發放和管理的效率,并將排水戶主要信息及許可內容 同步錄入 GIS,便于日后查詢和監管。(無錫市)
4.開展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系統的水量監測工作,在關鍵點位的污水管 道檢查井安裝水量、水位監測設備,監測污水水量變化情況,及時預警管道運行異常狀況及雨污混流等問題,并將數據結果更新至 GIS。(莆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