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孫曉霞表示,為規范推進PPP資產證券化工作,財政部、人民銀行、證監會將于近期聯合發文,進一步明確PPP資產證券化的條件、標準、程序,突出市場化導向,財政部不會參與審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了解,未來三部委發文,有望覆蓋銀行間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票據(ABN)和交易所發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ABS)。
去年12月份,發改委和證:會聯合發文推進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工作,為穩妥起見,規定“項目已建成并正常運營2年以上”,這個2年期限使得大量2014年開始推行的PPP項目不符合條件。有業內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財政部強調“市場化”導向,可能更多明確負面清單,不會在操作層面上做過細的規:,兩年期限有可能放開。
近三年PPP項目投資額超3萬億,PPP與資產證券化結合,引發市場的想象空間。不過,在市場利率上行的背景下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利率可能超過PPP項目最初融資成本,這將影響各方積極性。
“市場化”導向
孫曉霞表示,未來三部委發文規范推進PPP資產證券化,將突出市場化導向,“只劃定跑道,讓市場主n在跑道內運作”。
2016年12月份,發改委和證監會聯合發文,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相關工作,證監會及自律組織積極支持PPP項目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展資產證券c融資,專人專崗負責,給予業務受理、審核及備案綠色通道。
早期工作安排方面,由各省發改委推薦首批擬進行證券化融資的傳統基礎設施領域PPP項目,國家發改委從中選取符合條件的PPP項目,加強支持輔導。
由于兩部委的積極推動,今年3月10日,首批4單項目落地;兩個月之后,第二批8個項目清單也出爐。
近年來,財政部、發改委為推進PPP模式的兩個主要部門,按照相應職責分工,發改委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的PPP項目,而財政部側重于“公共服務領域”的PPP項目。
孫曉霞透露,近期財政部、人民銀行、證監會將聯合發文,規范推進PPP資產證券化工作。
發改委及財政部PPP項目庫專家、濟邦咨詢董事長張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未來三部委發文可能針對更廣義的資產證券化,即由央行監管的中國銀行(3.610, 0.00, 0.00%)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ABN可能也會納入進來。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屬于不同交易平臺,但資產證券化的方法和原理類似,推動PPP項目進行更廣義的資產證券化,能促進資產的流動性。
發改委及財政部PPP項目庫專家、君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世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三部委r文可能將銀行間市場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納入進來,而且還有可能將兩年期期限放寬,甚至提前到項目建設期。
去年底,兩部委文件明確重點推進范圍,特別規定“項目已建成并正常運營2年以上,已建立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并已產生持續、穩定的現金流”。
“項目建成并正常運營2年以上,對于標準資產證券化產品并無這項規定,這項條件將大量PPP項目排除在外。”某央企基礎設施事業部PPP中心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參與的PPP項目,大部分剛結束建設期,今年才開始運營,基本不符合‘正常運營2年以上’的條件。”
我國這輪PPP熱潮,開始于2014年。據市場機構統計,2014年1月到2016年年底,已公示社會資本方中標人的PPP項目總投資2.98萬億元。但在此之前,全國共實施了3000多個特許經營項目,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橋梁隧道、軌道交通、污水垃圾處理等領域。兩部委推動的兩批PPP資產證券化,多為2014年前實施的項目。
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表示,2014年以前實施的3000多個特許經營項目中,有大量項目已經進入運營期,很多社會資本方需要通過證券化方式,提高資產流動性,盤活存量資產,參與更多PPP項目的建設、運營。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財政部等三部委未來發文,對PPP項目資產證券化能起到規范推動作用,有可能放寬兩年期限,也可能參照給出“綠色通道”等支持政策。
張燎表示,發改委和證監會發文,給出兩年期限要求,是在市場初期階段,希望資產證券化產品市場更牢靠些。后續PPP主管部門應該在合規性、流程、類別等方面給出負面清單,具體產品設計應該交由市場完成,比如PPP項目運營多久才能進行資產證券化,應該交給專業市場機構來判斷,由市場參與各方博弈形成。
PPP項目ABS不是退出途徑
孫曉霞還表示,PPP資產證券化是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融資安排的手段,而不是退出途徑,不能通過資產證券化將原應由股東承擔的責任轉嫁 公眾投資者。
PPP項目投資方通過資產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產,是否會降低公共產品質量呢?劉世堅表示,目前的產品不涉及股權轉移。將來如果涉及,政府和市場都會關注運營的持續穩定,關注資產服務。PPP項目的ABS必須特別關注運營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運營機構的長期持股,以及資產服務機構的資質、能力。
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PPP中心入庫項目數量約1.2萬個,投資總額約14.6萬億元。據市場機構統計,從2014年1月到今年3月,全國已公布中標社會資本的PPP項目達到2500多個,投資總規模達4.2萬億元。
PPP市場的井噴,也使得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充滿了想象空間。證監會債券監管部副主任張慶3月底在公開論壇上表示,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可通過市場化方式,提 PPP項目資產的流動性。只要PPP項目運營符合要求,理論上兩年后,就有可能通過資產證券化方式盤活存量投資,這將大幅提高其資金使用效率和社會資本的參與意愿。
上述央企PPP中心負責人表示,資產證券化的概念很火,他們公司也在密切關注PPP資產證券化,做一些前期準備。政府部門在PPP項目中有持股,要開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需要與政府股東溝通協調好。不過,他直言,并不急于試水資產證券化,項目剛開始運營,后續現金流也會存在變化。
也有人認為,資產證券化可能仍是個“小眾市場”。張燎表示,投資人開展資產證券化,多了一個再融資的方式,這個機制本身很好。但如果融資成本與原來投資時相當,ABS還要增加中介機構費用,投資人未必有動力去開展資產證券化。尤其,當前利率還在走高,ABS未來可能還是;“小眾市場”。
劉飛表示,資產證券化是個很好的方式,社會資本方對此有期待,但中間還有難點要克服。比如,現在利率走高,原來貸款成本比較低,社會資本方進行資產證券化成本上升。此外,資產證券化沒法實現出表,r要與政府溝通,才能開展資產證券化等。